2)五十二 华宴(一)_大明:我爷爷是洪武大帝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就是历史上,被人诟病的暴君皇帝,朱元璋的另一面。

  揭开历史的面纱,其实他算得上是一位对百姓很有人情味的皇帝。

  先不说闹灾地区的灾民,在对待普通百姓上,洪武皇帝也远超历代所谓的贤君。

  大明律规定:“凡孤寡孤独及笃疾之人,贫穷无亲依靠,不能自存,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,杖六十;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,以监守自盗论。”

  不只是孤寡老人,年纪到了一定岁数,官府要给以赡养,按照年龄大小,每月赐予米粮酒肉等物。民间伤残的退役老军,除却米粮酒肉,每年还有棉布食盐,柴炭等必需品。

  还有惠民药局,天下各州府道县,除了官学之外,最看中的就是收养老人的济养院还有惠民药局。洪武三年开始创办,天下军民,只要是生病看不起病,吃不起药的,都可以免费去抓药看病。

  另外还漏泽圆,就是免费的公墓。大概是做了皇帝之后,感怀自己的父母兄长去世时,连块墓地都没有,便推行这等德政。

  这些政策可不是面子工程,朱元璋亲自盯着,各地官员不敢怠慢。

  洪武初年,河南大灾。元末明初,北方本就十室九空,生灵涂炭,刚稳定下来又赶上天灾,百姓民不聊生。官府的赈济不及时,以至于百姓要卖儿卖女。

  朱元璋闻听之后,一口气杀了几十个赈济不力的官员。还严厉下令,官府要出钱,把灾民卖的孩子买回来,交还到亲生父母的手中,让他们一家团聚。

  这样的皇帝,怎么会是暴君呢!

  如果他是暴君,那那些被御用文人无耻吹捧,却耗费民脂民膏,奢侈享受的各种贤君,又是什么呢?

  几日后,朱元璋的寿辰,悄然来到。

  即便是老爷子不愿意奢靡张扬,但天子的万寿,一样要隆重庄严。

  一大早,六部九卿的臣子,还有各开国淮西勋贵,都穿着吉服或者御赐的蟒袍进宫朝见,并献上礼物。

  文官们多清廉,应该说洪武朝能活着当官的文官们都清廉,送的礼也比较寒酸。都是自己的手书字画,写些吉祥如意的话,做几首贺寿诗。

  而开国勋贵们则是大手笔得多,金银珠宝一车车的送进宫中。反正都是当年打仗时候抢的,家中有的是。

  除了朝中臣子们的礼物,各地藩王的寿礼,也踩着点儿,正好在寿辰这天送入宫中。

  诸藩王们似乎都比较了解老爷子的心思,没送什么珍贵的礼物,都是各地的土特产。

  等朝贺结束,宫中设宴,文武百官全部列席。

  奉天殿中,金吾卫二十四人护卫于内,教坊司设九奏于内,大乐于殿外。

  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,设膳亭于御座东。

  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,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,西向,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。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,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,另安排司壶、尚酒、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。

  宫中尚简朴,老爷子难得过一次寿辰,内宫十二监使出了浑身解数。

  “陛下驾到!”

  宴会布置完毕之后,礼部唱官大声唱道。

  “臣等,叩见吾皇万岁!”

  山呼海啸的叩拜声中,朱元璋和马皇后从侧殿中出来,并肩缓缓向前,走向御阶,走向宝座。

  朱标牵着朱雄英,缓缓跟在身后。

  “大孙,来!”朱元璋即将登上御阶时,忽然和马皇后停步,回头笑看朱雄英,伸出大手。

  “去吧!”朱标在朱雄英耳边轻声说道。

  朱雄英迈步上前,左手拉着朱元璋,右手拉住马皇后。

  两个老人,一个孩子,缓缓登台。

  “众爱卿平身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rar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